close

前中年,進入密集的人生整理期。再一次夢見從小到大的同學們,大家一起開心出去玩,又一起參加了某場座談會,夢裡跟坐在旁邊的某人因其不尊重我的行為而當場決裂,於是換了位置,然後氣醒(幸好嘴巴為了治療過敏而貼著封口膠帶,不然大概會破口大罵著醒來,王老先生也會被我嚇醒)。

 

現實生活中雖沒真的同此人決裂,但確實發生了一些事而不是很想再密切聯絡,我沒說出口,只是選擇消極的方式,能避就避之,靜待時間有所作為。想想覺得蠢,卻又無奈。

 

活到這把年紀,朋友只會更少不會更多(對我而言,同事不是朋友,只是每天必須相處的人,且大多有競爭/利害關係)。交新朋友越來越難,舊友卻又因各種際遇變遷而逐漸淡了,或各自有家庭事業,以致聯絡頻率漸減,這些我都能理解,也能泰然視之,因為無論如何,彼此心裡都清楚,那份交情總還在的。

 

也許數年才見上一次,甚至根本不碰面,只在通訊軟體偶爾小聊,但只要一接觸,就能感受到彼此間的熱絡、直率,我們仍是小時候彼此認識的那個搞笑耍笨、在乎對方的好朋友,即使依然碰不上面,只是透過郵寄來個小小的交換禮物,都覺得開心、感動。

 

反倒是剛出社會時仍經常聯絡,甚或有業務往來、利益關係的同學、朋友,在彼此急速社會化的過程中更容易產生摩擦,畢竟,這段期間人的變化太快了,無論對方或自己都隨時在變,也許受到職場環境影響,也可能受到身邊人們、生活形態、社會階級、財富成就的影響等等。

 

個性還不穩定,處事還不周全,但事件卻已莫名其妙地發生,影響了彼此的情誼。每個影響發生的當下,我們都不在彼此身邊,無法感同身受、無法即時溝通,以致嫌隙擴張,最終成了兩條漸行漸遠的平行線。

 

 

我朋友不多,個性也不social ,不夠主動,但算是重感情,仍有聯絡的朋友多是十年以上交情,即使相隔天涯海角,拜網路科技發達也很樂於聯繫,更珍惜有了臉書以後才「撿回來」的、失聯多年的朋友。

 

但同時也不禁思忖,有些所謂的朋友,歷經時空換移,價值觀不同了、要前往的目的地也不同,似乎......無法再當彼此的人生夥伴了。無關乎人好不好,只是不再適合。

 

與其為了維持表面的交情而抱怨感慨,何不放手,把時間花在認識優秀的、有趣的、與原來交友圈截然不同、能帶給你好的影響的新朋友?畢竟人生只剩一半多一點點,還有多少時間能浪費?

 

王老先生總勸我,朋友也是社會安全網的一種,若真的出了什麼事,唯有這些仍在交往的朋友們才可能出手幫你(當然我也會幫對方),遠在天邊的朋友即使交情再好,也遠水救不了近火。

 

「不要放棄交朋友。」他總是這麼告誡我,即使當soho仍要維持最低的人際交往,除非工作撞期,否則絕不可因為宅和懶而不出席朋友的聚會。也不要因為害怕受傷而拒人於千里之外,如果那個人出現,就好好把握機會認識他,也許他能帶你進入另一個有趣的世界,也或許,他能和你非常契合地一起分享原本的世界,成為夥伴,怎樣都強過自己一人建構的一成不變的封閉循環。

 

期待又怕受傷害,這種心情我超懂,但也安慰自己,若真的所遇非人,頂多就是回到自己原來的生活罷了,因為我已經長大、成熟到有足夠的能力面對生命中人們的來去,而依然能保有自我主體性,即使這是需要用一輩子去學習的課題。

 

噯,時間真的不多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u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