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圖片出處:Sha蝦。我要討厭你五分鐘 https:%2F%2Fwww.facebook.com%2Fhateyoufiveminutes%2F

圖片轉自網路,作者Sha蝦,我要討厭你五分鐘(鳴謝賜載)

 

文/Muse

 

後來得知那份找我審稿的作品,竟是某校中文相關科系教授級的作者寫的,聽完我整個.....整個.....沮喪。啊~~~拜託你求求你我給你跪.....打消出版的念頭好嗎?此書一出,會打壞全台灣中文系的招牌啊!


同為中文人,我真心覺得中文系很可憐,明明我們念的是老外也超級推崇的厲害經典和思想,但所受教育卻無法與現代社會產生連結,訓練出來的表達方式也受限於該死的修辭!修辭!修辭!所以寫出來的東西難以得到現代人的共鳴,因為那些感懷或描述表象/細節的風花雪月、傷春悲秋,跟他人的生活「一、點、關、係、都、沒、有」。


念中文系臭了嗎?


也許你聽過一種說法,評某人「寫文章很中文系」,簡單來說,就是生活在21世紀資訊爆炸的資本主義社會,但產出的文字卻是清朝的八股出土文物,其特徵就是「修辭漂亮,對仗工整,內容虛無,不知所云」( 像這樣),是以,「一看就知道是中文系寫的!」


從學校畢業後,我花了至少五、六年的時間,才讓「中文系」三個字從包袱變成工作專業上的養分。被老闆念、被上司噹、被客戶退稿,一次又一次修正調整,就像一遍又一遍割肉削骨般痛苦,終於能把「中文系以為本來就該這樣呈現的文字」,轉換成「大多數人都看得懂也能體會其中美妙」的文字(指商業文案),箇中糾結實不足為外人道。


說是「刮骨祛毒」一點也不為過。受了十幾年只強調修辭的作文教育,外加四年的古典中文訓練,深入骨髓啊。我的文字至今依然有諸多中文系的影子(看上文就知道),有些是不自覺,有些則是刻意保留。


白話文運動以後,我手寫我口成為正統,到了網路時代興起,更變成「我口說我手」(手機都用語音輸入法了啦)。文謅謅、軟綿綿的文字已經不流行了,因為資訊太多、太快,發言若沒重點、不說大白話,根本沒人有空在那邊慢慢品味咀嚼你的文字,直接跳下一則。


文言文看冇?胡適難道不用負責嗎?


我並非貶低中文系的價值,我當然喜歡它,也深受它吸引,否則便不會刻意保留某些中文系的用字慣性。只是,在凡事強調簡單省時、講究實用功能的社會,連文字溝通也務求淺白簡省,中文系那套為文路數已不合時宜。


不過在我看來,愈是追求溝通效率,愈應該多用成語或全面改用文言文才對,簡單幾個字就可把所有意思含括其中,寥寥數語就能把話說完寫完,豈不更好?


然而,現今有一派人認為,使用成語是一種腦袋偷懶的行為,因為那只是套用自古即有的文字概念來說明某件事,卻無法表現出其中的轉折、細節與衍生的意涵,換言之,表達不夠精確,同時也限制了人的理解和詮釋的彈性。


更別說古代社會比起現代單純許多,古代人只需要少數概念和詞彙就能解釋他們的世界,不需那麼多繁複的定義和闡釋。也就是說,古代人創造的成語已不敷現代人使用,不足以解釋現代化社會特有的諸多現象。


此外,文言文更是被大加撻伐,它或許具備用字精省、言簡意賅的特質,可現如今有99.9%以上的中文人口看不懂,因為中文的使用脈絡經過白話文運動後就出現了大斷層,很多詞彙、字義和用法都已佚失,需經考據注釋,否則沒人看得懂。假使從古至今,我們全都說文言文、看文言文、寫文言文,流行歌曲也用文言文唱,全國通用,還會有看不懂的問題嗎?


可是,若遇到需要呈現論證過程、轉折細節,或必須對事物加以縝密定義的時候(幾乎都是西方學術才會用到的玩意兒),文言文似乎又「太大了」、「太省了」,因為現在的強勢語言不是中文(中國快崩了,醒醒吧),現在的強勢文明也不是東方,而是西方,我們必須具備一套能夠確實轉換西方語言邏輯的中文系統,才能接軌西方世界


這裡又帶出另一個問題,就科技發展史的觀點來看,古代之所以使用文言文寫作,是因當時書寫工具昂貴,取之不易,傳播困難,保存更難,所以必須省省地寫。現在書寫工具那麼發達,每分鐘key百字不夠看,直接語音輸入就好了,就更沒有理由回頭使用文言文了。


寧求浮誇顆顆笑,懶看文青肚臍眼(好中文喔我)


身處中文系最不屑的贅字連篇、充滿錯別字的媒體環境,我們這些中文系能幹麼?酸一酸、罵一罵,繼續懷古嘆今,如此而已。


然而,追求落筆成章、文詞精妙、受過專業中文訓練的中文系學生,其文字產出亦落入一種「意境沒有古人高,創意不如鄉民妙」的尷尬處境(你看我又對仗了)。


前文提過,正因為中文系學的古代經典內容只適用於古代階層社會,無法與強調自由的、個人主義的現代社會產生連結(其實還是可以,但做這方面研究的學者太少了,大多只鑽研古代),加上寫作訓練從來沒教如何論證,只要求你文以載道,卻又提不出觀點對現世加以批判,於是寫作主題只好侷限於跟個人有關的肚臍眼話題,要不就描寫沒法開口叫你住手別隨便亂用擬人法的大自然,或是聚焦在永遠寫不爛的愛情。


後來,以上這些有關文學的創作,被罩上了一頂名為「純文學」的高帽子,如果不夠純,還不夠格稱為文學,最後整個創作圈都被死守該派路數的大作家們把持(看看文學獎的評審名單)。放眼文學界,多得是徒具華美辭藻卻言之無物,根本連半吊子都稱不上,只是打著文學大旗,濫用文字胡說八道的文壇神棍,還一堆人追捧!


廢話很多=文筆很好?


相較於一般人,照理說中文系對文字的敏感度應該更高、更懂得如何恰當使用才是。所謂的「恰當使用」,就是對人說人話,對鬼說鬼話,針對什麼樣的功能、場合、說話的對象是誰,就選擇符合該狀況的文字作為說明溝通之用。


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,不管你寫什麼論說文、敘事文、抒情文,或是商業文案、新聞稿還是產品說明書,都先給你來一大段漂漂亮亮、虛到不行的文溢乎情做開場白。好不容易進入正題,段落裡又夾雜一票可有可無,甚至根本就干擾閱讀理解的修辭,然後跟我說這樣叫做「文筆很好」?騙我第一天當編輯喔?

 

把一句話、一件事簡簡單單說清楚很難嗎?非要這樣繞來繞去才會寫文章?(我告訴你,真的很難,這篇文章我起碼重看30遍,改了20次,才勉強覺得有把我想說的意思表達清楚。)我不是說修辭不好,文章當然需要修辭,不然會乾到難以入眼,但修辭並不能被當成主角,只是負責擦脂抹粉,讓文意更流暢、活潑的輔助工具而已。文章好不好,能不能吸引人,重點還是看你的主題和論點,以及你呈現思路的方式


很可惜,真的很可惜。中文系明明具備駕馭文字這樣有利的武器,卻沒有理論基礎和核心思想來當子彈,對世界發出影響力。所以我們總寫不過那些非文學界出身的作家,因為他們有自己擅長的領域和理論立基,文字不過是他們向世界暢談論點、宣揚思想的發聲工具而已。而那些以為「文字就是一切」的文字匠,就只能窩在「被扭曲的文學世界」裡彼此取暖,相互吹捧,繼續自溺。


只讀文學、只寫文學,不去理解文學以外的世界,不把世界發展的脈絡代入文學裡,這樣的中文系根本不具力量,只能彈彈空包,對世人放幾個臭不了人的響屁,即便一點煙花也激不起,至少圖個聊勝於無,像我這樣。

 

【按】雖然我罵了半天,但我其實也不會論證,而且文筆也不太高明,但至少,我很努力試著把話講清楚,把文章寫得大家都能看懂,這是對文字作為一種溝通工具的基本尊敬。愛它,就請善用它。


*此文發表恐犯眾怒,本人已提出「不自殺聲明」,請‪點選下載‬。

arrow
arrow

    Mu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