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axresdefault。圖片引用自緯來日本台官網。

 

文/繆司手創

 

最近在看兩個日本電視節目,兩者後座力都很強大。(因為寫完發現篇幅太長,先寫第一個。)

 

首先是緯來日本台《開運鑑定團到你家》。

 

這似乎是老節目《開運鑑定團》的新版,委託人透過節目請清理公司老闆到家裡估價,整理的同時會請寶物鑑定師陪同,搜出有價值的物品,送至拍賣會場,所得金額扣除整理費用後回饋給委託人。

 

絕大多數都是去整理老家的爸媽公婆過世後留下的龐大遺物群,或是古老町家、百年旅館之類的委託。妙就妙在,那些主人視為珍寶、自認頗值錢,或者當初高價買下的東西,往往只是贗品,或即使確為大師之作,也可能是瑕疵品流出或工坊學徒量產的作品,結論就是不值錢。

 

反之,看似破爛不起眼,差點被當垃圾丟掉的東西,很可能是正品、珍品,價值數萬到上百萬日圓不等,而價格則端看市場上的稀有度決定。就像台灣這幾年日治時代的龍銀大量流出,僅少數幾個年份稍微值錢,其他較普遍的年份,拍賣商甚至連收都不收。

 

節目裡,300萬日圓的貂皮大衣,5000收;幾十萬買的正版舊款LV行李箱,有使用痕跡,1萬收;一尊中國獅陶瓷擺飾,不收,但是收底下爛兮兮的木座,因為料子是上等紫檀木,而且已有上百年歷史。

 

看完的心得是:

一、一般人是沒有鑑賞力的,只喜歡「看起來」很華貴、漂亮的東西,仿作商很清楚這個市場的品味,不坑你坑誰?

二、花大錢蒐集來的寶貝、名牌,都是會朽壞的垃圾。一旦你掛了,子孫還得花錢請人來清理,麻煩死了。

 

講白了,沒有市場,就沒有價格。

 

我們家的少數幾本絕版書,號稱一本可以賣到8千1萬,老王捨得賣嗎?當然不會,所以,它就還是一本被埋在書櫃雲深不知處的普通書,既不值8千也不值1萬,僅供自嗨。

 

東西之所以被生產,就是要拿來利用,不是拿來堆的。被好好地利用(擺飾品則需要被好好欣賞),發揮其功能,即是物品的價值所在。用不到的就該出清或捨棄,而不是把家裡當倉庫,畢竟住在雜物堆裡,會開運才怪,至於翻出寶物的那種開運,省省吧,輪不到你。

 

人與物品的最佳關係,就是帶著感謝之情來使用自己喜歡、好用、有品質的東西,讓生活可以更便利舒適、賞心悅目,僅此而已。

 

話說,與其看器物展,我個人比較喜歡書畫或精緻工藝展。因為大部分的器物展對我而言,就像在逛古代的無印良品罷了。

arrow
arrow

    Mu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